雖然考試內容非常廣,大綱中給出的考察點也非常多,但是一張卷子能夠考察的內容是有限的,所以考生備考的過程中要有側重地復習。
教育學和心理學屬于考試全題型模塊,所占分值比例都比較高,是教綜最主要的得分點。因此,如果考生的備考時間有限,則應當把這有限的時間花在分值比例最高的地方。
下面是一些教宗的高頻考點。
考點15: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
1.優勢
有利于經濟有效地、大面積地培養人才;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;有利于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。
2.不足
不利于因材施教;不利于學生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培養;教學形式缺乏靈活性。
考點16:德育過程的一般規律
一、學生的知、情、意、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
二、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
三、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
四、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
考點17:長善救失原則
1.定義
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,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,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,促進學生道德成長。
2.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:
?、僖环譃槎创龑W生;
?、诎l揚積極因素,克服消極因素;
?、垡龑W生自覺評價自己,進行自我教育。
考點18:運用識記規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
(一)讓學生明確識記的目的和任務
(二)充分利用無意識記的規律組織教學
(三)使學生理解所識記的內容并把它系統化
(四)充分利用生動、具體的形象和表象進行教學
(五)引導學生用“記憶術”進行識記,從而提高識記效果
考點19: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
(一)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
(二)豐富學生知識,擴大表象儲備
(三)創設想象情境,引發想象
(四)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喚起學生的想象
考點20:需要層次理論
馬斯洛把需要分為五個層次,他認為人類需要是相互聯系、相互依賴和彼此重疊的,它們排成一個由低到高逐級上升的層次。其中,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,接著是安全需要,這兩種需要我們稱之為低級需要。歸屬和愛的需要,尊重的需要,處在最高層次的是自我實現需要,這三種需要我們稱為高級需要。
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,只有低級需要基本滿足后,才會出現高一級需要,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繼得到滿足后才會出現自我實現的需要;層次較高的需要發展后,層次較低的需要依然存在,但對行為的影響則減弱了。
考點21:小學生的興趣培養【小學】
(一)在活動中發展小學生的興趣
(二)激發和保護小學生的有益興趣
(三)利用原有興趣遷移
(四)適當的表揚和鼓勵
考點22: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(簡稱倒“U”曲線)
?、龠^高強烈的學習動機和過低強度的學習動機一樣降低學習效率。
?、谌蝿针y度越高,最佳動機水平越低;反之任務難度低,動機水平要高。
?、蹌訖C最佳水平與學習課題的難易程度有關。一般來講,最佳水平為中等動機強度。
考點23: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策略(為遷移而教的一般建議)
(一)精選教材
(二)合理編排教學內容
(三)合理安排教學程序
(四)教授學習策略,提高遷移意識性
考點24:如何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
第一,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(一般認為模象直觀的教學效果優于實物直觀)。
第二,加強詞(言語直觀)與形象(實物和模象直觀)的配合。
第三,運用感知規律,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。
第四,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。
第五,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。
以上是關于“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綜簡答題高頻考點三”的所有內容,大家如果想獲取更多關于廣西教師招聘的相關資訊,如招教公告、招教資訊、報考指南、報名入口、成績查詢、崗位表、歷年真題、備考資料等,敬請關注廣西教師招聘考試網。
06-21
01-15
01-15
12-18
12-18
12-16
12-16
12-14
12-14
12-14
12-14
12-11
12-11
12-10
12-10
12-10
10-20
06-21
06-21
06-21
06-21
06-21
06-09
06-09
06-09
06-09
06-09
06-09
06-09
06-09
06-09
06-09
01-15
10-28
10-22
08-25
08-24
08-24
08-24
08-21
08-18
08-14
08-14
08-13
08-13
08-12
08-12
08-11
08-21
12-23
12-23
12-23
12-23
12-23
12-23
11-18
08-20
08-20
08-20
08-20
08-20
08-20
08-20
08-20
(function() { var hm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"script"); hm.src = "https://#/hm.js?e8dcd15e10e0f044554f8a9f26ac4670";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hm, s); })();